可园导游词

时间:2024-12-21 15:08:34
可园导游词

可园导游词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可园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园导游词1

大家好!首先,我对各位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是你们这段旅程的导游,我叫陈婉雯,大家可以叫我小陈,我来自东莞,希望我们能愉快的度过这段旅程。

巧的是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的景点跟我是来自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典型的私家园林——东莞可园。乘着现在我们还没到达可园,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可园。可园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而且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捐钱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

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可园”要叫“可园”吗?这里面有个传说。传说张敬修建好园之前,心里取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园林修好之后,张敬修就邀请文人逸士过来聚会,庆贺一番,让人们品评、鉴赏。张敬修引这班文人逸士游览全园后,就在大门口征集人们的意见。不知是被酒熏醉了头脑,还是这个园确实太好了?客人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又不好先表态,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可以”两字,虽是泛泛空言的应付、推托之词,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应为“可以”,而“以”与“意”近音,“可”字又在“以”字的前,就觉得“可”字优先。便改名为“可园”。所以,可园的命名,是可以的园子的意思。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到达可园了,请大家拿好随身物品下车,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可园。

大家请看,正门口的“可园“二字正是张敬修的亲笔书法,每一个字都是一气呵成,一笔写成,写得苍劲有力,显示出他不凡的书法功底。所以说张敬修不仅是一名武将,也是一介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接下来我们首先进入的是草草草堂,可能大家会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啊?草堂就草堂,为什么还草草草,其实呢,这个是园主人做人格言!张敬修认为:“用餐也草草,住宿也草草,但是做人不能草草”,所以就起了这三草堂名来时时提醒自己。

其实我们在欣赏园林风光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园的意义不只是私家园林那么简单,它孕育了著名的岭南画派。所以可园的声誉还同两位先生有关,这两位先生俗称“二居”,就是居巢和居廉。是清末著名的花鸟画家,二居曾经作为张敬修的幕僚生活在可园将近二十多年,在可园里长年作画,使其创造了撞粉、撞水的居派花鸟画法,是后来岭南画派的开山鼻祖。像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都是居廉的弟子。

走进庭园,我们看到的是环碧廊。长廊环绕着整座园林,环长廊一周,全园景色都可以看到。环碧廊的开端是设在“擘红小榭”之中。“擘红”是剥荔枝的意思,擘红小榭就是主人邀请友人品尝荔枝的地方。可惜现在不是荔枝的季节,不然大家也可以在这里品尝一下荔枝,对吧?

接下来我们来到“可轩”。它是园主的客厅。这间房不仅门罩透雕成桂花的形状,地面也是桂花图案,所以,又称“桂花厅”。据说兴建可轩地板时,要求每个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过两块,多了不但不赏,反而要罚,因此保证了做工的质量,所以至今完整无缺。

在可轩隔壁的屋子就是双清室。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首先是我们四周的彩色玻璃,它有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当阳光照射在彩色玻璃上,是非常的漂亮,同时也减低了阳光的强度。因为明清时玻璃还是比较昂贵的物品,这些彩色玻璃是当时从西欧、法国和意大利进口而来。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还有就是这间房间里面最珍贵的文物,就是大家斜对面红色玻璃上的这些字,这些字就是刚刚为大家介绍二居里面居巢先生所创作的,它当年是一首完整的诗词,一共35个字,现在仅存19个字。

走过双清室,请大家转过身来,现在大家看见的就是邀山阁,邀山阁是“邀山入阁”的意思,因为推开窗户近看就能看见黄旗名山,远看能看见罗浮仙山。它整个造型是碉楼式的,非常有特色,高16.5米,共四层。邀山阁有两“最”,首先呢,它是当年东莞县城的最高楼层建筑,第二最,它就是清代四大名园里面最高的古建筑。那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登上邀山阁最高层,领略一下可园的周边环境。大家可以照照相啊,休息休息。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次游览可园的旅程基本上结束了,小陈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我们相识也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觉得这段旅程是愉快的开始,愉快的结束,如果在旅途中,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原谅,多提宝贵意见。最后也预祝大家在以后工作好、家庭好、身体

好、心情好、天天都好、好上加好!谢谢!

可园导游词2

大家好!我对各位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张滢滢,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姐姐或是滢滢姐姐。我来自东莞,希望我们能愉快的度过这段旅程。

我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可园。可园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20xx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30年,也就是公元1850年,莞城人张敬修所建。

大家知道为什么“可园”叫可园吗?这里有个传说:张敬修原本取名叫“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园林修好后,它就邀请朋友过来聚会游览,并征集人们对园子取名的意见。可大家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就都说“可以!可以!”张敬修见大家一致应为“可以”,而“以”与“意”近音,“可”在“以”前面,就觉的“可”字优先,便改名为可园。这是张敬修自谦的称呼。是不是很有意思。

好了,大家请看,正门口的“可园”二字正是张敬修的亲笔书法,每一个字都是一气呵成,一笔写成,写得苍劲有力,显出了张敬修不凡的书法功底。所以说张敬修不仅是一名武将,也是一名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接下来,我们要进去的是(草草草堂)这么奇怪的名字?其实呢?张敬修认为,吃饭能草草;但是做人不能草草。所以就起了三草堂名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人不能草。

好了!请大家与我到“可轩”它是园主的客厅。这间房不仅门:罩上透雕着桂花,而且地板上也雕着 ……此处隐藏1963个字……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xx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尝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游客们,我就介绍到这里了,现在大家自由活动可以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垃圾,也不要在我们的长城墙上刻画,"保护长城,人人有责。"谢谢大家。

可园导游词6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梁导游。今天大家游览的地方是长城,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就让我们登上长城做好汉吧!

北京长城如同一条条沉睡的金色的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保卫着祖国伟大的毛zhu席,这天安门广场,就像龙身上的一片片鳞甲;这一个一个巨大的堡垒,好像龙身上的麟,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发动一百八十万民工,将各个长城连接成了万里长城。

中间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的路是用泥和热水来粘成的,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好汉坡了,登上了它们就是好汉了!我们扶好扶手,向前进吧!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里就来到了万里长城的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哒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一条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今天的旅游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下次再来观看这万里长城,看看我们中国这样气魄雄伟的奇迹呀!

可园导游词7

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我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

《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梁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后称罗伽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澄江府“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时南诏、大理段氏在澄江设罗伽部有关。

抚仙湖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

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有诗说明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过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岛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铎、扁额、对联,备极奇巧。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

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跻其巅,妈由烂柯石,探南无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当时游人、隐士所留大量诗词、碑记说明: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

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到民国党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

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抚仙湖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汇南盘江,归南海。

抚仙湖属淡水湖泊。湖水呈蓝绿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达7至8米。因此,抚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入抚仙湖,水就很清了。而抚仙湖本身所接纳之河流,源头都在沿湖一带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又多属泉水,也无浑浊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龙潭泉水,这股泉水每天以5万多立方米的水量涌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还有如热水塘的泉水就在湖边,有的就出在湖底。其他河流,洪水季节虽带

一点泥水,但雨过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这就是抚仙湖水清的原因。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至今,抚仙湖仍然是云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它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无波时如明镜般一片澄清碧绿。远出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抚仙湖因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使湖内主产抗浪鱼,也是抚仙湖的特产。

抚仙湖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我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运之便。更主要的是,出水口的海口河落差很大,河长仅15.25公里,落差达385米,经勘察可分六级建成梯级站。现在澄江和华宁两县人民已建成两级,其中有一级还与昆明电力并网,源源不断的电流,输往城镇和农村,为滇中工农业提供了动力。

《可园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