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时间:2024-10-18 09:47:58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夫的故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1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上中学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让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特点的。再用精读法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两则寓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理解寓言的哲理性和教育性,体会多重寓意。

3、学习课文想象的新异以及动物喻人手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予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两则寓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美好品德。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是: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计划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听过“蛇心佛口”这个成语吗?意思就是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的确,在不少成语中,蛇都是邪恶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农夫和蛇》,了解这则寓言赋予了蛇怎样的象征意义。

二、检查预习,简介作家作品。

1、请同学们说说本文作者伊索的有关情况。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经常四处漫游,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2、谁知道有关《伊索寓言》的信息?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它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哪些不为人们察觉的真理许多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今天,《伊索寓言》已经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3、谁知道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讥讽意味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总而言之,寓言是通过讲讽喻性故事从反面给人以教育,使人明白一定的生活哲理。

4、检查生字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复述课文

3、体会寓意

善良的农夫救了一条蛇,蛇反而把农夫咬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恶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要怜悯恶人。

四、问题研究,把握主题。

1、怎样理解农夫临终所说的话?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中是否讲“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2、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人性善恶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咱们学了《农夫和蛇》第一则,善良的农夫救了毒蛇反而被它咬死,这使我们深思无论何时面对恶人,都要随时做好防范。那么我们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恶人时,又该怎样做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农夫和蛇》第二则,探究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思考。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纠缠后患无穷恳求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理解点评朗读课文时要注意的问题。

3、概括内容,整理课文结构。

(1)农夫的儿子被毒蛇咬死了,他去找毒蛇报仇没有成功。

(2)农夫的妻子担心丈夫,劝他放弃复仇。

(3)农夫恳求毒蛇与他和解,毒蛇不答应。

4、体会寓意

对恶人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深仇大恨难以言和。

四、比较探究

《农夫和蛇》这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情节上起伏跌宕,结局耐人寻味。

不同点:第一则寓言借用农夫临终所说的话,点明寓言的主旨。第二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蛇的凶残本性,刻画的逼真形似,以评论的方式点明寓意更耐人寻味。

五、总结扩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体会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六、布置作业

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音乐剧是一门新型的综合艺术实践课,它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时间、地点、事件诸多要素构成情节,用以展开冲突、塑造形象,最终还要表现一定的人文主题,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其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是通过愉悦功能或是附着在愉悦功能上得到实现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培养多样性的艺术能力,从而促进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他们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新课标指出:“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还说:“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在我们国家,音乐剧的受众群及收看率还很低,尚未普及。大家感到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高不可攀,不知如何下手指导。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中有一课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根据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篇诗歌所改编,故事内容学生早已了解。但是如何将这个故事改编成音乐剧,还要将它引入到课堂中来,最终能让学生把它完整地表演出来,应该说这种带有时尚感的音乐课型应成为一种宝贵的教学契机和资源。首先教师要表现出对表演艺术的热情、兴趣,要有发自内心的激情与表演欲望。其次,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演欲强等心理特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创编台词、创编歌曲、表演及舞蹈动作等,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允许个性差异,积极地参与课堂表演,多思路、多体验、多实践。以往的音乐课,学生能真正尽情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很少,学生的艺术潜质得不到开发、施展,许多极具表演天赋的学生被埋没。但在这种课中,学生个人展示、分小组展示,台上展示、台下还展示,多渠道、多思路地将音乐剧进行到完美,最终让每个孩子提高审美品位的同时启迪他们各个方面的思维。

三、本课教学目标 ……此处隐藏844个字……评价分析人物”、“创设情境,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四、说设计

1、简介作品,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像与作品的想像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2、快速阅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

课文较长,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有难度,因此,我让学生抓住三个词语“渔夫、瓶子和魔鬼”来概括,以降低难度,达到简明概括的目的。

3、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分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

首先指导学生同桌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自读自悟,再全班讨论,具体分析人物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4、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设计问题“看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谈谈感受,自己归结出寓意,受到教育。

5、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提出“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又会怎样跟渔夫们讲魔鬼的事?”等题目,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话,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不知不觉中达到简要讲述故事的目标。课后要求学生讲述《渔夫的故事》给家人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①推荐学生看我国古代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②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的兴趣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4

本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本文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出自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它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内容包括寓言、童话、爱情故事、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想象丰富,描写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民间故事,情节精彩动人,人物形象鲜活。

2、教学目标

了解民间文《一千零一夜》的特点及类型,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复叙故事情节

3、教学的重、难点:根据人物的肖像、对话、心里活动的描写,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充分相信人的聪明才智,对邪恶势力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二、教材处理:

抽测预习,掌握字词;了解故事情节,复叙故事;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二、 教学方法及手段:

1、 字词抽测,小组展示

2、 整体感知,复叙故事

3、 分组探究:各小组接到任务,合作探究,讲解展示

4、 魔鬼与渔夫的对话是课文最精彩部分,揣摩人物语言,表演课本剧,激发兴趣

三、 教学程序:

1、 由学生讲故事导入并介绍《一千零一夜》

2、 准备课本剧的道具

3、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 学生探究,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文章主旨

5、 导演课本剧,活跃气氛

6、 延伸拓展,给课文续写不同的结尾

四、 反思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一样的凶恶敌人,不能包邮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他。而智慧的获得在于勤奋学习,在于勤动脑。只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就能战胜一切邪恶势力。同时要明白,知恩必报是一条人生准则,在生活中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5

(教师:董永宏)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情况。

一、说教材

《渔夫的故事》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二、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通过朗读分析人物形象,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课堂上采用“分角色朗读”、“课堂质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设计

第一步,讲故事,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故事的讲述,拉近师生距离,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学会质疑

通过朗读,理清故事思路,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共同学习,赏析课文

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赏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第四步,练习复述

课后要求以渔夫的口吻讲述《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