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8 09:38:27
【精华】语文教案合集6篇

【精华】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

要求1.了解诗歌的意思,知道诗歌赞美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杨树。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杨 树 之 歌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①,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句导读: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节导读:这节描写大叶杨歌声的特点。

唱给②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③。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节导读:这节具体介绍大叶杨的歌声唱给谁听,描述了大叶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④。[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大叶杨为人们带来的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⑤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节导读:这节写大叶杨默默地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并在歌声里感谢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大叶杨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①大叶杨:杨柳科,寿命长,树形高大、广阔、美观,树干灰白、端直,是城镇街道绿化用材的好树种。

②给(gěi):也读jǐ,如给予。

③聊家常:闲聊;聊天儿。

④凉爽:清凉爽快。

⑤色(sè):也读shǎi。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背诵诗歌。

多媒体课件,大叶杨树叶,生字卡片,有关杨树的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老师拿着大叶杨的树叶,请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与他人交流。

学生甲:大叶杨的树叶是心形的。

学生乙:大叶杨是杨树的一种,是落叶乔木。

2.大叶杨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它的歌喉非常美妙,让我们倾听杨树唱歌吧!

3.板书课文题目:杨树之歌。

认读生字“之”(zh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逐个认读。

(1)指名接龙读生字。

(2)分组练读生字。

2.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诗歌,纠正读音中的错误,并画出诗歌共有几小节。(三小节。)

4.指名读诗歌。

三 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2)分组讨论:大叶杨是怎样给人们歌唱的呢?

学生甲:刮风时唱得欢快。

学生乙:下雨时唱得响亮。

学生丙:没有风雨时也悄悄地唱。

(3)观看多媒体课件。

(4)指导朗读。

①听录音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甲:强调了“成天”这个词,说明大叶杨每天都在歌唱。

学生乙:把唱得怎么样和怎么唱强调出来了。(欢快、响亮、悄悄地。)

②学生自己练读。

③指名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小节。

(2)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逐句理解。

(3)指导朗读和背诵。

出示提示:

唱给 ,

伴他 。

唱给 ,

陪她 。

唱给 ,

和他 。

(4)师生共同小结。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想想这小节主要讲什么。

学生甲:大叶杨给人们带来方便。

学生乙: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甲:一排排大叶杨枝繁叶茂,好像手拉着手,为行人送去了一片凉爽。

学生乙:大叶杨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轻轻鼓掌。它们感谢太阳使它们春天变得翠绿,秋天变得金黄。

学生丙:大叶杨感谢太阳,人们感谢大叶杨,因为是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3)指导朗读。

①同桌互读,互评。

②指名汇报读,师生评议。

四 发散思维,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

老师鼓励学生充分说。如果加上熟悉的曲调唱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甲: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辛苦了。

学生乙: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学生丙:感谢阳光,感谢雨露。春天给我披绿衣,秋天把我染金黄。

2.依照板书,总结全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就是这样成天唱着欢乐的歌,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

1.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要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2.以读代讲,激发想象。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让学生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让学生了解大叶杨的外形特点,喜欢上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3.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在学生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教师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熏陶。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优化作业设计。

(1)照样子,填上 ……此处隐藏2493个字……-,---同伴----------------;

四、联想拓展, 激活情感

本文中的斑羚已经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斑羚,而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化身。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请向同伴讲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讲述,我聆听)

五、回味畅想,盘点收获

在甘萍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结束。

语文教案 篇5

重点:

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难点:

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

2.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

(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具体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参见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

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纯真无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体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学难点:人称错位)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试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与改后的表达效果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让学生改写第三段,然后进行比较)

提示: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

6.归纳总结。

①文章线索 ②文章主题 ③文章语言特点 ④文章人称的妙换。

提示:让学生归纳,不再赘述。

手段

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朗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可将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芦形状的图标串起来,如图示意。

线索:情趣

1. 妈妈坐月子:①妈妈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儿 ④起名字。

2. 妈妈是灯泡厂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奖

4. 爸爸的鼾声

5. 家中来客

6. 妈妈的“三怕”

7. 脑袋与板车把手

8. 熄灯前与熄灯后

9. 妈妈“怕”爸爸

10. 一个孩子和五个孩子

11. 唐阿姨的猫死了

12. “学玩”

长大不讨老婆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一首课外阅读过的古诗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采取多种方式自由识记生字

2、 反复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谁能把你课外掌握的古诗背一首给老师和同学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1、看图激趣:

图上都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① 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形旁识字:牧、捕

换偏旁:蜻——晴

同形旁:蜻、蜓、蝉;怪、惜;霜、露

② 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① 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②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教师简述诗意,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5、读一读,想一想:

有感情地朗读,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6、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写字,给予必要的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探究新知《小池》

1、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衣;

① 小组合作,试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交流自学,讨论疑难词句,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简单讲述诗意

3、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① 教师范读

② 学生能练读

③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4、练习背诵

5、处理生字:

利用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6、指导书写

三、巩固新知

1、教师描述诗意,引导学生背诵

2、同桌数空写生字

四、拓展延伸

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的在课外学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表演。

《【精华】语文教案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